液壓基礎知識
發布時間:2019/5/24 17:48:05
常用液壓元件簡介
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,即動力元件、執行元件、控制元件、輔助元件和液壓油。動力元件的作用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體的壓力能,指液壓系統中的油泵,它向整個液壓系統***動力。
執行元件(如液壓缸和液壓馬達)的作用是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,驅動負載作直線往復運動或回轉運動。
控制元件(即各種液壓閥)在液壓系統中控制和調節液體的壓力、流量和方向。輔助元件包括油箱、濾油器、油管及管接頭、密封圈、壓力表、油位油溫計等。
液壓油是液壓系統中傳遞能量的工作介質,有各種礦物油、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壓油等幾大類。
1.1概述
在液壓傳動系統中,液壓泵是將動力機械(如電動機、內燃機等)傳輸的機械能***為流動液體壓力能的能量轉換裝置,其功能是給液壓系統***足夠的壓力油以驅動系統工作。而液壓馬達則相反,是向液壓馬達輸入液體壓力能,使馬達產生機械能。見圖1所示:
圖1 液壓泵與液壓馬達的能量轉換
從原理角度來說,液壓泵和馬達是可逆工作的元件,同樣類型的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結構很相似,但是由于工作條件和性能不同,大部分液壓泵和液壓馬達不能互相代用。
液壓泵分為:齒輪泵、葉片泵、柱塞泵、螺桿泵。
液壓馬達分為:高速小轉矩馬達、低速大轉矩馬達、中速中轉矩馬達。
1.2齒輪泵
1.2. 1工作原理
齒輪泵是通過一對相互嚙合齒輪的密封容腔容積變化輸出壓力油的。圖2所示為外嚙合式齒輪泵的工作原理。兩個齒輪的齒廓、泵殼體和側蓋板等形成兩個***的密封容腔,即吸油區和壓油區。
圖2 外嚙合式齒輪泵工作原理圖
1.2.2 齒輪泵型號釋義:
某公司常用的齒輪泵型號有CBN-E550(5t自卸車)、CBN-F563(8t自卸車)、CBN-E432(轎運車)等。圖3所示為CBN-E550齒輪泵內部結構圖。
圖3 CBN-E550型齒輪泵結構圖
1.2.3 齒輪泵旋向與吸油口、壓油口的辨別:
齒輪泵旋向定義:面向齒輪泵的動力輸入端,順時針為右旋,逆時針為**。
如圖2所示,根據齒輪泵的外觀和旋向,再參照外嚙合齒輪泵工作原理(見圖1),即可判斷出哪邊為吸油口(低壓口),哪邊為壓油口(***口),見圖4所示。
液壓泵應按原動機的旋向來確定,由于內部結構的原因,不能將**泵當作右旋泵使用,也不能將右旋泵當作**泵使用。
圖4 齒輪泵油口的辨別
1.3葉片泵工作原理
葉片在轉子的葉片槽內滑動,由葉片、定子、轉子和配流盤間密封腔容積的變化來輸出壓力油。見圖5所示。
圖5 葉片泵工作原理
1.4柱塞泵與柱塞馬達
1.4.1 柱塞泵工作原理
柱塞泵是通過圓柱形的柱塞在缸體內作往復運動,改變缸體柱塞腔容積而實現吸入和排出液體的。圖6所示為端面配流的柱塞泵工作原理。
圖6 柱塞泵工作原理
1.4.2 斜軸式軸向柱塞泵及馬達
圖7所式為斜軸式軸向柱塞泵結構圖。缸體與傳動軸之間***擺角可達40度。斜軸式軸向柱塞馬達結構與之相似。
圖7 斜軸式軸向柱塞泵結構圖
1.5混凝土攪拌車液壓傳動系統
圖8所示為。動力由發動機飛輪取力,由傳動軸傳給變量泵,變量泵輸出***油驅動馬達轉動,馬達與減速機相連接,由減速機將轉速降低,帶動滾筒旋轉。
圖9所示為液壓系統原理圖。變量泵的后端裝有用于補油和操縱變量機構的輔助泵,用兩個直徑相等的變量缸推動斜盤實現變量和換向。
圖8 混凝土攪拌車液壓傳動系統裝配圖
圖9 混凝土攪拌車液壓傳動系統原理圖
2.液壓缸
2.1 概述
與液壓馬達相似,液壓缸也是將液壓能***為機械能的一種執行元件。不同的是,液壓馬達用于要求實現轉動的場合,而液壓缸要求實現往復直線運動的場合。
液壓缸的種類較多,目前我公司使用的液壓缸有單作用活塞式、雙作用單活塞桿式和單作用伸縮套筒缸共四種。
2.2單作用活塞缸
單作用活塞缸僅能實現單向輸出,反向靠外力或彈簧復位。如自卸車舉升機構液壓缸,圖10所示為內部結構圖。
該油缸上部有回油裝置。當活塞上升超過回油銷時,油缸下腔的液壓油經回油銷上的油槽流回齒輪泵,因此活塞不再上升,此時車廂處于***傾卸角度狀態。油缸下部和活塞桿端設有緩沖裝置,當車廂將要完全落下時,通過緩沖裝置產生節流作用,使車廂的下降速度變慢,從而減緩了對車架的沖擊。
1.尾銷軸總成 2.緩沖閥 3.限位閥 4.密封圈 5.活塞 6.支承環 7.密封圈 8.缸體9.活塞桿 10.回油接頭 11. 密封圈12.螺栓 13.彈簧墊圈 14.缸蓋 15.防塵圈 16.密封圈
圖 10 自卸車用單作用液壓缸結構
2.3雙作用單活塞桿式液壓缸
雙作用單活塞桿式液壓缸用于實現雙向運動的場合。圖11所示為其3種安裝形式的內部結構圖。該類型液壓缸無回油裝置,故液壓系統中必須設置溢流閥,行程終了時液壓系統壓力升高到額定壓力,由溢流閥卸荷回油箱。該類型油缸廣泛應用于轎運車上底架的升降動作,以及車廂可卸式垃圾車的各種動作的實現。
a)外螺紋聯接式
b) 內卡鍵聯接式
c) 法蘭聯接式
d)職能符號
圖11 雙作用單活塞桿式液壓缸結構
2.4單作用伸縮套筒缸
單作用伸縮套筒缸是由兩個或多個活塞缸套裝而成,前一級活塞缸的活塞是后一級活塞缸的缸筒,伸出時有很長的工作行程,縮回時可保持很小的結構尺寸。我公司主要應用于自卸半掛車上,圖12所示為其內部結構圖,
圖12 單作用伸縮套筒缸結構圖
3.1 普通單向閥
單向閥可分為普通單向閥和液控單向閥。普通單向閥只允許油液往一個方向流動。液控單向閥在外控油液作用下,反方向也可流動。
圖13所示為普通單向閥結構圖,壓力油從p1口進入,克服彈簧力推動閥芯,使油路接通,壓力油從p2口流出。當液壓油從p2口流入時,液壓油壓力和彈簧力將閥芯緊壓在閥座上,油液不能通過。
職能符號
1. 閥體 2. 閥芯 3. 彈簧 p1—進油口 p2—出油口
圖13 普通單向閥結構圖
3.2液控單向閥
液控單向閥是可以根據需要實現液壓油逆向流動的單向閥。圖14所示是將兩個液控單向閥布置在同一個閥體內,成為雙液控單向閥,又叫雙向液壓鎖。其工作原理是:當液壓系統一條通路的油液從A腔進入時,依靠油液壓力自動將左邊的閥芯推開,使A腔的油流到A1。同時將中間的控制活塞向右推,將右邊的閥芯頂開,使B腔與B1腔相溝通,把原來封閉在B1腔通路上的油液通過B腔排出??傊褪钱斠磺徽蜻M油時,另一腔就是反向出油。
圖14 雙液控單向閥的結構
雙液控單向閥能夠將液壓缸的活塞鎖緊在任何位置,并可防止換向閥的內部泄漏引起帶有負載的活塞桿下落。
3.3溢流閥
溢流閥通過閥口的溢流,使被控制系統或回路的壓力維持恒定,從而實現穩壓、調壓或限壓作用。
圖15所示為CA3118K2B型底盤自卸車液壓系統圖,溢流閥設置在手動閥內。當液壓系統壓力超過設定的額定值后,油液推動錐閥克服彈簧阻力從溢流口流出。
a)液壓系統圖
b)手動閥結構圖
圖15 CA3118K2B型底盤自卸車液壓系統
圖16所示為轎運車用溢流閥結構示意圖。由圖可知,與***油(齒輪泵出油端)相通的進油口往往遠離調節螺釘,而與低壓油(如油箱)相通的溢油口往往靠近調節螺釘。
圖16 轎運車用溢流閥結構示意圖
3.4多路換向閥
3.4.1 手動換向閥
手動換向閥是通過手動杠桿的作用來操縱滑閥實現換向。圖17所示為其典型結構圖。當手柄在中間位置時,T、A、P、B腔相互封閉,當手柄向右扳動時,
圖17 手動換向閥結構圖
閥芯左移,P、A腔相通,B、T腔通過閥芯內的長孔相通;反之,當手柄向左扳動時,閥芯右移,P、B腔相通,A、T腔相通。
3.4.2 多路換向閥
多路換向閥是由兩個以上手動換向閥為主體,并可根據不同的工作要求加上溢流閥、單向閥補油閥等輔助裝置構成的多路組合閥。圖18所示為我公司轎運車用的兩組多路換向閥。
圖18 DL-8J-2型多路換向閥
圖19所示為轎運車液壓系統圖。取力器由電開關控制的電磁氣閥操縱其結合與分離。在齒輪泵進出管路之間設置溢流閥,用于保護齒輪泵。牽引車和半掛車之間采用快速接頭相連接。裝在半掛車部分的手動多路閥用于控制液壓缸的動作,以實現上層底架的升降。
圖19 轎運車液壓系統圖
3.5Q23-E15L型氣控換向閥
圖20所示為某公司廣泛使用的Q23E15L型氣控換向閥,其內設有溢流閥。
圖20 Q23E15L型氣控換向閥
圖21為Q23E15L型氣控換向閥應用于開式自卸車的液壓系統圖,向上扳起手動氣閥時,儲氣筒向取力器供氣,取力器帶動齒輪泵轉動,液壓油經過氣控換向閥推動油缸舉升車廂;扳動手動氣閥在中間位置時,儲氣筒停止向取力器供氣,取力器不工作,液壓油依靠齒輪泵出口處的單向閥封住,油缸活塞不能動彈,車廂實現中停;向下扳起手動氣閥時,儲氣筒向氣控換向閥供氣,油缸下腔油液回油箱,車廂落下。
圖21 開式自卸車液壓系統圖
3.6單向節流閥
單向節流閥是通過改變節流口的開口面積來控制流量,從而控制執行元件的運動速度。如圖22所示為轎運車用。
圖22 管式單向節流閥
當壓力油從錐閥背面B流入時,作為節流閥使用,若從相反方向流入時,它作為單向閥使用。通過調節套可以調節節流口的開口面積,實現流量的調節,達到轎運車左右油缸升降同步的目的。
4.1 焊接式管接頭及油管(GB9065.3-88即******5-77)
圖23所示為焊接式管接頭及油管結構。管接頭與機件之間主要采用普通細牙螺紋連接。當管接頭與機件擰入時,采用組合墊圈(或金屬墊圈)實現端面密封。管接頭與油管之間用O型圈密封。該油管通常成為A型。
1.機件 2.組合墊圈 3.管接頭 4.油管 5.O型圈
圖23 焊接式管接頭連接結構
4.2D型管接頭及油管 (DKL/DKM標準)
圖24所示為D型管接頭及油管結構。管接頭為凹錐面結構,油管端面為球面,兩者相互壓緊達到密封目的。
1.機件 2.組合墊圈 3.管接頭 4.油管
圖24 D型管接頭連接結構
4.3鉸接接頭及油管(***978-1977)
圖25所示為鉸接接頭及油管結構,油管端頭為鉸接體,用鉸接螺栓與機件相連接,鉸接體上下用組合墊圈密封。
1.鉸接螺栓 2.組合墊圈 3.油管 4.機件
圖25 D型管接頭連接結構
4.4錐密封焊接式管接頭及油管(***/T6381.1-1992)
圖26所示為錐密封焊接式管接頭及油管結構圖。管接頭與油管端頭采用錐面連接,中間采用O型圈密封。
1.機件 2.組合墊圈 3.管接頭 4.油管 5.O型圈
圖26 錐密封焊接式管接頭連接結構
4.5快換接頭
快換接頭適用于經常拆卸的場合。管子拆開后可自行密封,管道內液體不會流失。圖27為其內部結構圖。兩個接頭體內各有一個單向閥,兩接頭體分離時單向閥關閉,兩接頭體連接時,單向閥打開,管路連通。兩接頭體依靠***連接。
分享到: |
上一條:工業機器人到底有多少種手,你知道嗎?
下一條:拆卸液壓油缸的五點注意事項?